从趋势上看,未来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排放的相关绿科技项目将更加受到关注,成为投资热点。
图说:按部门分列的农业甲烷排放量(千吨)来源:WRI农业是全球甲烷排放的最大贡献者,产生约40%的甲烷排放,主要来自肠道发酵(奶牛打嗝)、水稻种植和粪便管理。如果我们将时间尺度缩短到20年,那么甲烷的GWP将高达81。
较低的甲烷浓度将迅速减少变暖的速度,使甲烷缓解成为限制今年和以后几十年变暖的最佳途径之一,同时通过减少地面臭氧也能带来重要的健康和经济效益。通常情况下,两个关键特征决定了不同温室气体对气候的影响:它们在大气中停留的时间长短和它们吸收能量的能力。甲烷排放的来源甲烷是由自然和人为来源排放的。但是,食品生产者和消费者可以立即采取措施,立即减少食品浪费从改进库存系统、改变食品日期标签做法和更好地促进易腐产品的销售或捐赠。如果作为一个国家来计算,粮食损失和浪费将是继中国和美国之后的第三大温室气体排放源。
近日,北溪输气管道天然气泄漏事件成为了舆论焦点,因为北溪管道的受损泄漏不仅让能源供给原本就捉襟见肘的欧洲人民雪上加霜,不断往外奔涌冒泡的天然气,也引发了人们对其潜在环境影响的担忧。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后者是一种影响强大的温室气体,其短期升温潜力是二氧化碳的80倍。(参与记者:陈梦阳 沈丹琳 姚 兵 段敏夫)。
在此背景下,本届联合国气候大会将聚焦哪些议题?切实行动减缓升温2022年,全球接连发生高温、暴雨、洪水、旱灾等自然灾害。非洲国家对全球变暖的贡献远不及发达国家,而受到的影响却远高于发达国家。分析人士指出,如何凝聚政府、企业和公众力量,将承诺落实为行动,尽快减缓升温速度,实现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努力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的目标,是沙姆沙伊赫气候大会讨论的重点。海岸被侵蚀、干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埃及的粮食安全,一些农作物无法结出果实。
埃及外交部环境、气候与可持续发展司司长穆罕默德纳斯尔介绍,农业和粮食安全是国际社会今年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本届气候大会上,推动绿色发展,尤其是发达国家切实做到节能减排,并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寻求绿色发展之路,将是一个重要话题。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于11月6日在埃及海滨城市沙姆沙伊赫开幕。本次气候大会主办国埃及提出共同实施的口号,呼吁各国将此前对气候变化所做的承诺从口头落实到行动上。由于干旱和荒漠化导致农田流失,叠加其他因素,不少非洲国家今年以来粮食供应紧张甚至面临中断的风险。联合国报告显示,如果全球气温到2100年比现在上升3摄氏度,农作物歉收与干旱所导致的经济代价将比现在高5倍。
阿拉姆说,一系列事实证明,人们应当加快寻找替代能源,走上绿色发展道路。加速推动绿色发展分析人士指出,乌克兰危机升级,美国、欧盟对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出口实施制裁,不少欧洲国家被迫转而使用煤炭等传统能源,给全球减排带来损害。埃及总统塞西在大会筹备期间多次表示,埃及希望发挥东道主的作用,在大会期间为非洲大陆的利益发声,助力非洲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取得质的飞跃。非洲至今仍是全球贫困人口最多的大陆, 也是在气候变化面前最脆弱的大陆。
欧洲遭遇创纪录的高温和热浪以及随之引发的干旱和森林火灾,巴基斯坦暴雨成灾导致1/3国土变成泽国,飓风让美国成千上万户家庭损失惨重世界气象组织应用气候服务主管罗伯特斯特凡斯基警告说,如果全世界再不采取紧急行动,类似高温、干旱、洪水等极端气候事件未来或成为常态。北溪天然气管道泄漏也增加了温室效应。
本届大会将举行有关气候变化和粮食安全问题的圆桌会议,提出关于农业、粮食安全和营养方面的倡议,并在多边谈判中优先考虑农业方面的应对举措。埃及环境部长亚丝明福阿德说,非洲国家排放量仅占全球的4%。
埃及位于地中海和红海之间,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虽然苦于资金和技术限制,许多发展中国家对于绿色发展的渴望仍非常强烈近日,我国科研人员发表在全球顶级学术机构北欧生态学学会旗舰期刊《生态地理学》(Ecography)上的一项研究显示,全球高山地区森林火灾在过去20年呈现出增强态势。研究利用卫星遥感资料发现,21世纪以来全球植被火燃烧随海拔高度变化呈现出迥异的变化规律:在低海拔地区受人类生产活动抑制植被火燃烧表现为减弱趋势,但随海拔高度增加人类生产活动对植被火燃烧的抑制减弱,至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地区植被火燃烧呈现出明显的增强态势。高山地区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因其脆弱的生态环境条件,对气候变化极其敏感,且自20世纪末以来高山地区升温速率超过了同时期低海拔地区的两倍,引起主要生态环境要素的快速调整适应。以森林火灾为代表的植被火燃烧对塑造全球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但早先的研究极少关注全球高山地区的植被火燃烧变化。
我国西部高山占国土面积超过三分之一,随着全球变暖引起高温干旱等极端天气频繁出现,要做好应对高山森林火灾频发的准备,以尽量减少因火灾造成的损失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高山地区植被火燃烧主要由森林火灾等自然野火构成,几乎不会受到人为成因农残物燃烧的影响。
论文通讯作者、重庆大学副教授游超认为,这项研究对理解近期全球变暖背景下高山森林火灾频发及制定应对策略具有重要科学意义。进一步研究发现,在2020年全球高山森林火灾达到了21世纪以来的最高水平,包括亚洲的天山喜马拉雅山横断山、北美洲的落基山和南美洲安第斯山等的高山的燃烧面积均超过了多年平均值的2倍,且2020年高山地区森林火灾异常主要与气温、土壤含水量、相对湿度等相关天气气候条件异常有关。
近年来在我国凉山地区和林芝地区等高海拔山区发生了严重的森林火情,正是近期全球高山植被火燃烧增强的具体体现会上,中国青年科学探险者温旭等来自多个机构和企业的代表就冰川保护、低碳旅行等主题分享了相关案例。
边会最后,来自中国、法国、印度、利比里亚的多名青年就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实践展开交流,并以多国语言共同向全世界发出《2022全球青年应对气候变化倡议》。一场名为青年应对气候变化的主题边会11月6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COP27)中国角举行。中国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主任田成川在会议致辞中说,青年人在环保事业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青年人应携手合作,为全球环境治理贡献更多力量。边会通过案例分享、对话交流等方式,展示了青年人视角下的气候变化问题,发出应对气候变化的青年声音。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11月6日至18日在埃及海滨城市沙姆沙伊赫举办除了上述严峻挑战外,也有好消息,如可再生能源设施在全球持续增加。
今年9月,科学家宣布,全球变暖导致了异常强烈的季风降雨,使巴基斯坦遭遇极端洪灾,造成1700多人死亡,房屋和基础设施受损,经济损失达数百亿美元。美国罗格斯大学社会学家Danielle Falzon分析道,大会应制定更好的标准,以跟踪气候融资情况,确保资金被合理使用。
据《自然》报道,11月6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COP27)在埃及沙姆沙伊赫开幕,大会聚焦落实,即将承诺落实为行动,尽快减缓升温速度、增加气候融资、推动绿色发展,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另外,今年约有26个国家作出了新的气候承诺,如澳大利亚承诺到203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控制在2005年的43%以下。
除为发展中国家的气候行动提供资金问题外,与会各国代表将在上届会议成果基础上,就紧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建设复原力和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可避免的影响等一系列至关重要的问题采取行动。图片来源:Alain PittonNurPhotoGetty自全球领导人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上重申气候承诺以来,已经过去了一年。如今,全球气候变化的短期前景十分严峻,如极端天气事件频发,造成的破坏日益严重。这次峰会可能会建立一个新机制,以在特定气候灾害发生时提供财政援助。
因此,如何为这种破坏买单、富裕国家在帮助贫困国家适应全球变暖方面的努力是否足够等议题,成为大会的焦点之一。因此,低收入国家希望在此次峰会上看到具体行动。
据悉,COP27将持续至11月18日。抗议者呼吁在气候问题上采取具体行动。
在格拉斯哥气候变化大会上,各国同意就这一议题展开对话,但也未给出具体行动计划。自2009年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以来,发达国家一直未能兑现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000亿美元气候融资的承诺